【天津性息】【天津性息】【天津性息】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赛程已过半。赛场上,新项的设置、新人的参与,让各项竞技比赛充满看点;赛场之外,体育盛会的举行也让当地民众从中受益,为主办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赛事遗产。 项目“上新” 开放办赛 纵观62年发展历程,全运会一直在调整与变革中与时代共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全运会的定位和作用从竞技体育的“指挥棒”,到大众体育的“助推器”,其内涵和角色愈发鲜明。 全运会的不断变革,是中国体育事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选项。从陕西再出发,全运会正吹响中国体育向新高度攀升的号角。 在奥运战略层面,本届全运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项目设置上,增设了东京和巴黎奥运会新增的滑板、攀岩、冲浪、街舞项目。同时,为了提早布局巴黎奥运会,全运会在跳水、体操等中国体育的优势项目上增设小年龄组,为选拔奥运适龄人才打下基础。 针对一些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弱点和不足,本届全运会创新调整了竞赛规程。例如水球项目的标准规则是4节比赛、每节8分钟。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游动能力和体能,本届全运会水球项目的第三四节比赛时间分别增加至9分钟和10分钟,以此引导队伍重视体能训练。 本届全运会首次出现了高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单独参赛。据了解,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单独组团组队参加了棒球、跆拳道、铁人三项比赛;万国击剑俱乐部等社会俱乐部参加击剑和自行车比赛。此外,全运会赛场上还有以个人身份参赛的运动员出现在游泳等项目的比赛中。开放办赛的举措,为拓宽发现竞技体育人才渠道、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体育创造了空间。 继4年前天津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之后,陕西全运会继续向普通体育爱好者敞开大门。本届全运会上,首次设立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比赛采取线上参赛、线下评奖方式举行,共设置了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4个大项。 来自重庆的邓丹是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本届全运会,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参与了广播体操比赛。 “以前我只参加过省市一级的比赛,通过全运会赛场检验了自己的水平。广播体操不仅是整齐划一,更需要韵律感,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邓丹说。 与此同时,陕西全运会还组织开展了上千场“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活动,为“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理念写下新的注脚。 全民参与 点燃热情 陕西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也是一场全民参与和共享的聚会。全运会的举行,能够为主办城市留下诸多可以持久受益的赛事遗产,也将点燃和延续民众的健身热情。 在陕西省,51座全运会竞赛场馆既能承办高水平赛事,也是全民健身的好去处,为体育产业发展赋能。 从空中俯瞰,承担十四运开闭幕式重任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宛如一朵由28片花瓣组成的硕大“石榴花”。自从2020年7月投用以来,这里已经成为当地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据了解,场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赛后利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为此,场馆周边修建了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活动区等全民健身场地。全运会结束后,这里将成为民众尽享运动欢乐的好去处。 奥体中心以全运比赛促进全民健身,是陕西全运会惠及当地群众的缩影。很多市民表示,身边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越来越多,这是全运会带来的最好礼物。 陕西省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健身设施、组织服务、科学指导、体育赛事、健身活动、体育文化、场馆开放、智慧平台等全运惠民八大工程。不久前,《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修订完成,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分步、分批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身需求。 在西安,当地政府抓住全运会契机,充分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地区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构建“三河一山”绿道网络,为市民提供了一条亲近秦岭的绿色骑行线路。自今年“五一”开通以来,这条绿道成为全民健身的网红地,夜跑团、骑行团、广场舞队、滑板队等形形色色的健身团体在这里扎了堆。共享生态红利,让全民全运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