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性息】【济南性息】【济南性息】 潮声澎湃,浩荡钱江连山海;湖上春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畔,运河边,小镇里,撼人心魄的“创新进行曲”从未停过。从杭州高新区到未来科技城,从梦想小镇到之江实验室,互联网+、生物健康、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AI)、直播电商……杭州科技创新动力正劲。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序推进,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据统计,1-6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3.66万家、上市企业21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5.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47亿元;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18家,全省第一;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总额323亿元,全省第一…… 一切表征显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创新策源地”正在加速崛起。 AI“动力澎湃” 杭州科创活力迸发 在杭州人工智能领域,像中奥科技这样的成长型企业还有很多,他们分布在不同的赛道,他们的目光都聚焦了未来。 今年,杭州正着力推进“数智杭州”建设,并聚力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比如,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杭州探索建立了人工智能试验区、先导区两区协同工作机制,围绕智慧视觉、装备、医疗等领域培育重点企业,纳入省人工智能产业统计的企业达420家,总量居全省第一。 来自市科技局数据显示,1至5月,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收707.66亿元、研发费用74.97亿元、利润总额102.7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3%、70.8%和75.9%。 而在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上,杭州联合西湖大学建设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市校两方提供支持2亿元建设资金,目前已完成中心建设方案论证工作。同时,杭州还绘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路径图,并定下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2030年万亿级目标。 今年6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发了30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173个创新项目来自杭州,占全省57.5%。其中有之江实验室的“多中心临床数据深度利用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西湖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全长细胞受体ACE2的作用机制”、平头哥半导体的“自主指令集嵌入式CPU研发与产业化”等。 高能平台孵化双创生态,科创高地渐行渐近 “今年以来,全市新认定‘省科小’2318家,新增独角兽企业6家、准独角兽企业65家,独角兽企业总量居全国第三,准独角兽群体首次突破200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扬在一次讲话中说。 今年,杭州继续开展“国高企”和“省科小”新一轮“双倍增”计划,先后举办了12场次高企申报培训,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你要知道,我们今年的年度目标是,力争培育‘国高企’数量要达到10000家。” 只有高能级平台,才能孵化高质量的项目。今年,杭州还在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上“做足文章”。目前,在杭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4家。 将镜头转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湖大学一期工程已接近收尾阶段,预计年底交付;阿里达摩院园区一期实验室区块已完成桩基工程;中法航空大学建设有序推进;浙大“超重力模拟离心与实验装置”地下建设即将封底,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大装置”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专家评审…… 此外,今年杭州启动新一轮市级孵化器认定工作,打造“创投基金+特色服务”和“产业孵化+资本助力”的“杭州模式”。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增至5家。 正是这些高能级平台的引育,才有了杭州“雨林式创业生态”。据统计,今年1-6月,杭州新增市场主体13.66万家,新增上市企业21家,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7.6万人。 “数智杭州”释放红利,打造来杭创业总入口 数字化改革,是今年的一个关键词。 全面落实“152”工作体系,杭州数字化改革怎么干?3月31日,杭州发布《关于“数智杭州”建设的总体方案》,重点突出“七个两”,明确五大重点任务,意在打造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 一方面,杭州在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体系的建设思路,重点完善四个体系,梳理三张清单,上线31项重大任务,明确84项重点指标,提前完成科技创新应用“跑道”建设,与杭州科技大脑共享,形成完整数据流。 另一方面,为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杭州依托有形的创业空间和浙里办数字化改革成果,将现有的线下孵化体系(空间+服务)线上化,打造全市域、全网络、全服务的线上孵化服务平台。“重点实现找空间、找政务、找服务、找资金、找生态、找政策等六大功能,搭建‘创业一件事’办理平台,打造全球创业者来杭创业的总入口。”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创高地建设,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锚定‘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目标,持续夯实做大科技创新‘基本盘’,进一步提升创新效力,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